為什麼感覺統合治療像是玩遊戲? 台北兒童早療 | 板橋兒童早療

文章發佈日期:2023/09/12
 
文:吳孟潔職能治療師
 
在感覺統合治療中,我們經常創造有趣的遊戲,成為治療活動。
 
有時候看起來真的不像上課,這是因為對孩子來說,他的「職能」之一就是遊戲,因此我們重視遊戲發展;另一個原因是在孩子感到好玩時,學習是更有效率與快速的。
 
以下來談談感覺統合治療與遊戲的關係。
 
(註:感覺統合是什麼?請見本篇文章https://drbao.org/si3/
 
 
 
什麼是遊戲?
Neumann(1981)提出遊戲有三個必要的因素:
 
1.具有一定程度的內在動機
2.具有某種程度的內在控制
3.有脫離現實的想像空間
有上述三個因素存在的活動,就可以視為遊戲。
 
然而上述三種因素並非二分為「有」或「沒有」,而是每個活動中都有其「不同程度」,三個「不同程度」的因素綜合起來,成為不同程度的「遊戲」。
 
感覺統合治療與遊戲三因素
接下來說明上述遊戲的三個因子,在治療室中可能會怎麼樣呈現吧!
 
1. 一定程度的內在動機
內在動機指的是個人本身產生一股想要參與某個活動的驅力,而非受到外在要求所驅使。
 
這是職能治療中相當重視的,因為當內在動機高時,學習的效率也會較高。
 
那要怎麼區辨孩子像是有內在動機呢?
 
1)看起來是相當享受於活動中的。亦即不能簡單到無聊,也不會難到產生焦慮,而是要剛剛好的難度。
2)面臨挑戰時,會主動想持續參與活動並且想辦法解決
3)參與其中時看起來全神貫注
 
2.一定程度的內在控制
在身體及情緒上感到「安全感」是內在自我控制的基本條件。
 
在孩子進入陌生的治療室中,經常感到很大程度的不安全感,因為在這個環境中,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安全的。在這樣的狀況下,孩子會覺得自己難以控制一切,經常不是害怕的大哭就是僵著不動,而那是他們唯一可以控制的事情。
 
面對剛開始接觸治療的孩子,許多治療師會先邀請家長一起進入治療室,讓孩子在熟悉的家人陪伴下,認識環境與新的治療師。治療師也會將自己作為治療工具,適當引導孩子暸解在這個環境中可能會發生的事。慢慢的孩子開始會主動參與,並且感覺的控制感會越來越高。
 
在已經適應了治療環境中的孩子,我們則常會調整活動的「成功率」來讓孩子感覺到控制感。剛剛好的成功機率、剛剛好的難度挑戰,可以讓孩子增加內在控制感。但要注意的是最適當的成功機率是因人而異的,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挫折經驗的孩子,一開始會需要較高的成功率。
 
3.脫離現實的想像空間
亦即孩子可以在活動中加上自己的想像,例如當孩子跨坐在盪鞦韆時,孩子可以想像這是一艘船,而自己是船長。
 
但也並非每個治療活動都要有想像的情境,畢竟生活中有很多急需解決的挑戰(例如孩子需要練習如何書寫),當孩子難以在日常生活中類化在治療室中的以想像包裝的活動時,直接教導技巧與練習該項活動也會是一個選項。
 
感覺統合治療不等於遊戲
從上所述,我們可以看見在感覺統合治療中會如何應用遊戲的概念,但要特別強調的是遊戲與感覺統合治療並不完全相同。
 
職能治療師在感覺統合治療中會就對孩子神經系統、生活背景脈絡和個性上的了解,設計出適合孩子的治療環境,活動都是被設計為提供孩子特定所需的感覺輸入,強化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。
 
有時候治療師會需要扮演較為主導的角色,亦即孩子一開始的內在控制程度可能較低,但治療師會透過活動的設計,增加孩子的內在動機與想像性,並且觀察和調控孩子執行活動的成功機率,來提昇孩子的內在控制感,仍然是以遊戲的架構下達到治療目標。
 
以上內容參考〈Sensory Integration: Theory and Practice〉書籍,並加上自己的臨床經驗所撰寫。寫這篇文章也是提醒自己,在一心一意想要幫助孩子發展的同時,要小心不要走火入魔變成填鴨式教學,記得遊戲的重要性。
TOP